《從溫室到曠野的蛻變》 石斛身處「困境」更有價值?揭開藥用植物的逆境奇蹟

2025-08-25 1900 >• 許珮暄

動物遇到危險可以選擇戰鬥或逃走,那…植物呢? 
 
無法自由移動的植物,為了在嚴苛的環境活下來,經過長期演化發展出一套無形的化學暗器保護自己。
 
由小蟲開啟的一齣借刀殺人計~
當小綠葉蟬啃食嫩芽時,便會啟動茶樹防禦系統、釋出帶有蜂蜜甜果香的吲哚、醇類、酮類分子到空氣中;這就像茶樹發出的求救信號,召喚小綠葉蟬的天敵–白斑獵蛛和小翅蜂前來支援、捕食這些破壞和平的小壞蛋! 緊接著第二道攻勢則是茶樹汁液中的茉莉花酸(Jasmonic acid),觸發昆蟲體內的蛋白酶抑制劑,導致昆蟲生長遲緩、繁殖力下降甚至死亡~
 
而在這齣茶樹精心策畫的求生計中,人類卻也獲得了意外驚喜:這些迷人的甜蜜花果香,完美地被製茶師封存,成為連維多利亞女王都讚嘆不已的 東-方-美-人-茶。
 
photo credit:書籍「茶味裡的隱知識」
 
麝香葡萄越渴越芬芳的秘密~
Moscato甜白酒奔放的玫瑰、荔枝、蜂蜜和杏仁香氣,並非偶然,而是麝香葡萄(Muscat)在逆境中奮力求生的絕美結晶。
 
當葡萄成熟時遭遇乾旱、缺水,便會啟動生存機制、加速生成大量單萜烯化合物(Monoterpenes),賦予果實強烈濃郁的香氣、吸引動物前來散播種子,同時也是葡萄藤為自己擦上一層無形「防曬霜」,幫葉片抵擋高溫、提升在乾旱時的存活機率!
 
下回當你舉杯沉醉在Moscato迷人花果香的同時,不妨試著品味:越是濃郁的香氣,越證明了「她」曾是度過艱苛環境的勝利者,並將堅韌的生命力幻化成酒杯中的極致芬芳~
 
藥用植物的價值 ~ 逆境淬鍊後的二次代謝物
 
糧食作物常用「飽滿、甜美」評斷它的好壞,但到了藥用植物身上,這套標準卻變得完全不適用。
 
《藥用植物的價值,在於它抵抗環境的能力,否則種植出來便不具意義》
臺灣必安研究所所長暨順天堂藥廠總經理莊武璋博士,一語道出藥用植物的價值核心。
 
當植物面臨缺水、高溫、病蟲害等生存壓力,為求自保,會合成一系列被稱為二次代謝物 (Secondary Metabolites)的化學物質,如生物鹼、單寧、配醣體等。這些物質往往帶有苦味,能嚇退昆蟲、動物或吸引害蟲天敵,都是植物用來抵禦逆境的生存武器。
 
 
 
植物運用二次代謝物抵禦病原體和昆蟲的侵襲 (Photo credit : 相關連結 6)
 
而二次代謝物也正是中藥、日本漢方及歐洲藥草等傳統醫學的精髓所在;攝取高劑量時可能對生物有毒、甚至導致死亡,但低劑量應用下,卻能展現卓越的醫療效果。
 
換言之,植物越是奮力求生,它們的藥用價值就越高。
 
從瀕危石斛開啟台灣藥用植物的契機
隨著全球氣候暖化,進口藥材的生長環境與品質變得越來越難以掌控。
 
莊武璋博士提醒:
《中藥材是大自然的資源,環境有問題了,種出來的中藥材就不會健康》
 
因此在台灣種植中藥不僅是趨勢,更是必要的選擇!
 
順天堂選擇《華盛頓公約》瀕危物種「流蘇石斛」作為起點,從近十年種植經驗印證了兩項核心理論:
  1. 健康的植物本身就能抵禦病蟲害,不需要使用化學農藥
    藥用植物的二次代謝物,很多本是抵禦外敵的武器;若需要噴藥,代表栽培環境管理出了問題,應該從根本改善,而非依賴化學防治。
    因此石斛基地模擬流蘇石斛的原生環境、透過友善種植方式進行病蟲害防治,包含:
    (1) 施用有機肥:改善土壤結構,提供植物和益生菌好的家園和食物。
    (2) 施以益生菌:像是「光合菌」讓土壤環境更利於好菌生長;「木黴菌/枯草桿菌/芽胞桿菌」會搶佔養分和空間、排擠病原菌生長,也能分泌抑制或殺死病原菌的物質。
    (3) 亞磷酸:誘導植物加速生成「植物防禦素」、提高植物抗病率。
     (4) 不用除草劑、輔以人工除草方式:這塊石斛基地屬於石虎友善區域,草不能除得太乾淨,讓石虎得以擁有更好的棲息和覓食環境。


    南投藥用石斛基地:流蘇石斛花期 (春季)
     
  2. 適度的環境逆境,能激發植物的藥用價值 
    從溫室、戶外仿生土耕,一路到讓流蘇石斛附生於檳榔樹的栽培經驗證實:在養分、水分過於充足的舒適圈裡,流蘇石斛雖然長得高大飽滿,但具藥用價值的石斛酚 (Gigantol)含量卻很低。反之,當刻意營造缺水、少肥的逆境時,石斛酚含量便明顯提升。
     
水分逆境下,缺水枯黃的流蘇石斛
 
 
另一種生存策略:「高芽」
面對逆境,除了生成二次代謝物「石斛酚」外,流蘇石斛還演化出另一種有趣的生存策略「冒出高芽,在莖節處長出獨立的新植株」。
透過田間觀察,我們發現處於逆境的流蘇石斛,高芽發生率比平時來得更高。下方照片中,遭折斷的石斛莖不僅沒有枯萎、壞死,反而在末梢抽出新芽、發出新根;一旦完全斷裂、脫離母株後,隨時能發展成獨立的新植株、在其他地方繼續綿延、繁殖。
 
左:多處冒出高芽的流蘇石斛  右:流蘇石斛莖折斷後,在末稍冒出的高芽
 
與自然共生:一場始於善意的永續革命
 
《中藥是為了治病救人,首先是不用農藥,更好的方式是模擬野生環境種植》
莊武璋博士的這份堅持,也恰恰是當代農業走向永續發展的核心。
 
這片石斛基地所實踐的「仿生友善種植」跟常聽到的「有機栽培」有著根本的不同:有機栽培的核心是「對人友善」,而仿生友善種植追求的目標則是「對環境友善Wildlife-friendly farming」。
 
為此,這裡不僅摒化學農藥與化肥,更刻意打造帶有生存壓力的環境逆境,為的是讓植物感受自然氣候變化,讓它們在生存挑戰下激發出強韌的生命力,這也正是最珍貴的藥效成分來源。
 
這套方法並非放任,而是透過科技監測溫濕度,將人為的干預降到最低。當土地恢復健康,皇蛾、樹蛙到珠頸斑鳩等多樣生物便紛紛回歸。
 
棲息在流蘇石斛上的皇蛾
~ 石斛基地保留原生的「江某(鵝掌柴)」,為皇蛾幼蟲提供寄主和食物來源
 

皇蛾-台灣體型最大的蛾類、展翅可達20-30公分 (Photo credit:自然谷)

這樣生機盎然的景象,呼應了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 15-保育生物多樣性的精神,更為中藥產業的未來,描繪出一幅與自然共榮的永續藍圖。
 
相關連結:
2. 台灣中藥產業首份ESG永續報告書:點擊觀看文章報導
 

作者   許珮暄   
畢業自台大食品科學研究所
曾任第三方檢測實驗室、食品製造及量販流通業
近十年來於檢測實驗室跨足食品、藥品、中藥、化妝品、醫材及一般商品測試
現專職於測試實驗室認證及品質系統管理
熱愛鑽研食品法規、追求實驗數據的真實合理性、樂於持續精進實驗室作業程序
期待透過深入淺出的文字,以簡單的力量將科學變有趣!

《從溫室到曠野的蛻變》 石斛身處「困境」更有價值?揭開藥用植物的逆境奇蹟

當植物面臨缺水、高溫、病蟲害等生存壓力,為求自保,會合成一系列被稱為二次代謝物 (Secondary Metabolites)的化學物質,如生物鹼、單寧、配醣體等。這些物質往往帶有苦味,能嚇退昆蟲、動物或吸引害蟲天敵,都是植物用來抵禦逆境的生存武器。

推薦閱讀
Popular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