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科學新知

首頁做研究中藥科學新知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以臨床指引中「抗病毒」與「免疫調節」藥物組成為主的「輕症方」,輔以臨床與現代科學研究,研發出由魚腥草、北板藍根、黃芩、栝蔞實、荊芥、桑葉、薄荷、厚朴、防風、炙甘草等10種中藥複方「臺灣清冠一號(NRICM101)」。
黃芩抗流感之功效評估
2020-05-04 1869
平安防禦飲含有多種代表性成分可提供未來質量控制之參考;其所具有的抗氧化、抗發炎以及抑制病毒入侵宿主的作用,可能有助於調節免疫力和預防新冠病毒感染,具有維持人體健康之潛力

生附子為臺灣中藥典記載毒劇藥品項,需經過炮製減毒後始得使用。雙酯型生物鹼(Diester diterpenoid alkaloids, DDA)為附子有毒成分,包含新烏頭鹼、次烏頭鹼與烏頭鹼;DDA能經由加熱水解成不具毒性的單酯型生物鹼(Monoester diterpenoid alkaloids, MDA),

洛神花能顯著抑制口腔致病菌生長,具有預防齲齒與牙周病之效用

洛神花具調節血壓與血脂之效用,未來可用於高血壓前期患者血壓與血脂之調節。

洛神葵葉可應用於糖尿病患者之肝臟保護作用

流蘇石斛可藉由調控IL-22分泌,達到減緩小腸黏膜損傷之功效

加味逍遙散可有效降低乙醯胺酚誘發肝損傷,未來也可用於預防急性肝損傷。

加味逍遙散於社交隔離之卵巢摘除鼠模式中,可顯著增加巴比妥類藥物引發睡眠時間之效用,其作用機制與苯二氮平受器(Benzodiazepine receptors)相關,可用於治療停經後婦女之睡眠障礙。

葛根湯可用於緊張性頭痛合併其他疼痛症狀使用

平胃散可藉由建立正常腸道菌相,達到治療慢性腸炎之效用。

抑肝散針對高加索人種,亦能有效治療焦慮症。

日本民眾已廣為接受利用漢方來治療身體相關疾病,而於本篇研究中,作者利用漢方,於臨床案例研究中有效舒緩患者偏頭痛之情形

實驗動物於發燒後連續三天服用銀翹散萃取物,顯著降低發燒情形,並降低血中IL-1 alpha濃度,且對實驗動物無顯著毒性。
2024-09-30 430 •   
# 銀翹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