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藥週刊

首頁藥新聞新醫藥週刊
在疫情三級警戒後,原有的運動休閒習慣突然中止,對於生理適應力比較差人造成影響,主要表現在腸胃機能上。
2021-08-15 550
衛生福利部與台北醫學大學攜手打造「2021中藥本草文化節」,自11/27起在迪化商圈熱鬧展開,全球因為新冠肺炎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中藥也成為抗疫的重要良方,故而選在藥材重要集散地迪化街,藉由藥香舒緩所有人的心靈。
最令新手媽媽煩惱的就是哺乳的問題,除了乳量無法跟上寶寶的速度外,乳房甚至出現硬塊,疼痛不已。
2021-12-15 546

單側鼻竇疾病很多跟牙齒相關,病患如果有單側黃鼻涕、單側鼻塞、頭痛等,要小心齒源性鼻竇炎,最好同時請牙醫師協助診療。
2024-05-15 290 •   
# 2779期  

中西醫整合是必然的趨勢,唯有拋開門戶之見,融會中西醫所長,聯手創造醫療新契機,才能為病患謀取更大福祉。

根據統計,五十肩的盛行率在一般人口中約佔2`5%,主要好發於50歲上下的國人,且女性患者相對較男性多。

化學治療是目前癌症治療主要的方式之一,但所產生的副作用卻往往是病人中斷治療的主因。
2024-05-01 314 •   
# 2778期  

睡眠是人體修復的主動過程,可以復原身心,解除疲勞和恢復精神,是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節,也是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4-05-01 314 •   
# 2778期  

中藥裡有一些被認為對保護眼睛和改善視力有益的藥物,被廣泛應用於眼科領域。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研擬咳嗽專方「新冠止咳一號」,新冠肺炎確診者轉陰起算1個月內,適用乾咳、咽喉不適、胸悶、鼻塞、流涕等症狀與倦怠感者,希望能解決民眾久咳不癒的困擾。
2024-05-01 488 •   
# 2778期  

腎是沉默而且容易受傷害的器官。
2024-05-01 355 •   
# 2778期  

數碼中藥資料的網上標本館,也是全球首次利用攝影測量法製作可溯源的中藥標本3D圖像,為民眾和中醫藥業人士提供全面、便捷和準確的中藥資訊。
2024-04-15 393 •   
# 2777期  

中醫能幫助癌患減輕放、化療及標靶藥物的副作用,也能加快手術後康復,並提高存活率及降低癌症復發和轉移。

雷射針灸無痛、安全及非侵入性的特點使兒童接受度較高,近年來被廣泛用於發展遲緩孩童治療上。
2024-04-15 458 •   
# 2777期  

受到飲食西化及環境荷爾蒙影響,我國兒童性早熟的比例逐漸增加,且女孩的發病率明顯高於男孩。
2024-04-15 897 •   
# 277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