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轉大人 中醫照護抑制早熟

2024-04-15 33

10歲陳小妹,在7歲時胸部發育,經兒科診斷為特發性中樞型性早熟,並建議施打青春期抑制劑(GnRHa)來延緩發育進程,近期骨齡檢查發現已達12歲,但媽媽憂心骨齡超前影響孩子身高,故求助中醫門診。經過近一年治療,陳小妹的骨齡仍保持在12歲,初經也未提早來,身高逐步增加,仍持續於門診追蹤。

奇美醫院中醫醫師莊照宇指出,受到飲食西化及環境荷爾蒙影響,我國兒童性早熟的比例逐漸增加,且女孩的發病率明顯高於男孩,而這群小朋友體質也不適宜傳統轉骨方。

現代中醫兒科醫師的角色在於為孩子的生長把關,針對體重過重或對身高不滿意的小朋友,除了生長曲線變化、第二性徵發育,也會視病況安排骨齡的X光或抽血檢查,綜合評估孩子的生長階段,提供適當衛教,並開立量身訂做之中藥處方。

莊照宇說明,在中醫的治療中,針對不同性早熟的型態,有不同的處方荷爾蒙分泌的補腎藥物,較適用發育遲緩及骨齡落後的孩童;未進入青春期或骨齡超前的性早熟孩子若誤服,反而可能骨齡加速,生長板過早閉合。

在中醫的治療中,針對不同性早熟的型態,有不同的處方。性早熟可區分為不完全性與完全性兩種,前者指只有第二性徵開始發育,但骨齡尚無超前,這時中醫會開立大劑量麥芽,搭配夏枯花、黃柏等協助延緩骨齡成熟;後者則指骨齡也明顯超前,下視丘-腦下垂體-性線軸已開始啟動,這時再配合清瀉相火之藥物,如知柏地黃丸等。

莊照宇表示,相較於西醫使用針劑抑制發育,中藥的處方更趨於和緩,並需持續配合追蹤。針對已接受性早熟抑制針的小朋友,若在治療過程,生長速度不理想、體重過輕或過重,可搭配四肢引經藥物,如四神藥帖、柴胡桂枝湯、九層塔頭等中藥健運脾胃。


推薦閱讀
Popular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