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鹿二仙膠改善骨質疏鬆症之研究
2016-01-15
1181 •
王坤謄
第一報
1. 前言
龜鹿二仙膠由龜板、鹿角、人參及枸杞四味藥熬煮而成,又名四珍膠,為補氣、強筋健骨、生精補髓之常用藥方,使用紀錄始於明朝中葉,因戰事頻繁,士兵以骨傷者眾,御醫以龜板及鹿角用桑火熬煉七天七夜,輔以人參及枸杞熬膏和入成膠塊,給予骨傷者服用,效果顯著。戰事結束後,此方流入民間,用於骨痿、骨痹、精極、男女真元虛損、久不孕育、夢泄遺精及目視昏花等疾病。明朝以降典籍詳細記載龜鹿二仙膠功效相關文獻舉例如下:
(1) 明朝吳昆著《醫方考》記述:「龜、鹿稟陰氣之最完者,其角與板,又其身聚氣之最勝者,故取其膠以補陰精」
(2) 明朝李時珍著《本草綱目》記述:「龜鹿皆靈而壽,龜首常藏於腹,能通任脈,故取其甲以補心、補腎、補血以養陰也;鹿鼻常返向尾,能通督脈,故取其角」
(3) 清朝汪昂著《醫方集解》記述:「龜為介蟲之長,得陰氣最全;鹿角遇夏製即解,稟純陽之性,且不兩月長至一二十斤,骨之速生無遇此者,故能峻補氣血」
(4) 清朝吳謙著《刪補名醫方論》記述:「引李中梓曰:人有三奇,精、氣、神,生生之本也。精傷無以生氣,氣傷無以生神。精不足,補之以味。鹿得天地之陽氣最全,善通督脈,足以精者,故能多淫而壽。龜得天地之陰氣最厚,善通任脈,足以氣者,故能伏息而壽。兩物氣血之屬,味最純陽,又得造化之元微,異類有情,竹破竹補之法也。」
(5) 清朝費伯雄著《醫方論》記述:「峻補氣血,不寒不燥,又能益髓故精,誠補方中最妙者也……」
綜合以上資訊可得知,龜鹿二仙膠於古代典籍中,已具有調整骨質等療效的相關記載,彙整龜鹿二仙膠於歷代古書典籍記載整理如圖一。
實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的概念對於傳統中藥現代化具有重大影響力,傳統中醫與中藥重視經驗法則,與西方醫學相較之下,較缺乏實際療效證據。「感覺」、「看起來」及「好像」等諸多此類名詞經常出現於傳統中醫藥使用上,如何運用現代藥理活性評估方式,又不失傳統中醫藥的精髓,為實證醫學極力追求的目標。「骨痿」一詞出於《素問‧痿論》。屬痿證之一,症見腰背酸軟,難于直立,下肢痿弱無力,面色暗黑,牙齒乾枯等。由大熱灼傷陰液,或長期過勞,腎精虧損,腎火亢盛等,使骨枯而髓減所致,對照於現代醫學名詞包含關節炎、關節痠痛及骨質疏鬆症等相關名詞。
人體骨質於出生後會隨著年紀而增加,約在二十至三十歲會達到最高峰,而女性在停經後,骨質減少的速度會加快,如果骨質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骨頭因疏鬆而變薄、變脆弱、容易造成骨折,特別是前臂骨、股骨及脊椎骨。骨質疏鬆症最明顯的症狀為脊椎壓迫性骨折,會引起背部酸痛,身高變矮及駝背現象。而量測骨質的指標可用T-score及Z-score進行評估,本次實驗中選用T-score為骨質疏鬆評估指標。若與三十歲健康成年人的最佳或顛峰骨質密度進行比較,計算出比較值,此比較值即稱為T-score。T-score為0,表示骨質密度等於健康年輕人的平均值。骨質密度與三十歲健康成年人的平均骨質密度之間的差異用標準差為單位表示。如果T-score低於0,則用負數表示。這個負數的值越大,表示骨質密度越低,未來發生骨折的風險也越高。世界衛生組織(WHO)根據骨質密度水平對於骨質疏鬆症做了以下三種分級方式:
(1) 骨質正常 (T-score≧-1)
(2) 骨質缺乏 (-2.5≦T-score≦-1)
(3) 骨質疏鬆 (T-score≦-2.5)
本研究利用古方所記載的龜鹿二仙膠,以小規模人體實驗評估龜鹿二仙膠治療骨質疏鬆症之實證醫學療效,藉以說明此古代宮廷養生良方的現代科學證據。
2. 研究設計
(1) 受試者:女性,以定量超音波式(Quantitative ultrasound, QUS)骨密度量測儀(OsteoSys SONOST-3000)偵測足跟骨 (calcaneus) 骨質密度,本研究以T-score為評估標準。T-score小於-1.5(T<-1.5)及目前無服用相關藥物為受試者納入條件,預計收案10位。
(2) 樣品給予:本次試驗以順天堂極品龜鹿膠(白參)為實驗題材,每天服用4克,熱水沖泡後口服給予。
(3) 試驗流程:連續服用5個月,定期監測足跟骨骨質密度,於第5個月停藥後持續監測3個月,試驗共進行8個月(圖二)。
3. 研究成果與討論
本次人體實驗順利招募10位女性受試者,平均年齡為46.2歲,平均足跟骨T-score基礎值為-2.19 ± 0.60。其中有3位T-score已達骨質疏鬆程度(T-score≦-2.5),其餘7位皆屬骨質缺乏(-2.5≦T-score≦-1)。圖三清楚看到受試者族群於服用龜鹿二仙膠前後T-score改變情形,圖中特別指出受試者No.4 T-score回復26% (-2.7至-2.0)、受試者No.6 T-score回復60% (-1.5至-0.6)及受試者No.10 T-score回復23% (-3.5至-2.7)。彙整所有受試者T-score變化,並以統計軟體進行計算,結果顯示服用龜鹿二仙膠5個月後T-score改變比例為32%,服用前後T-score改變量於統計上具有顯著差異(p<0.005) (圖四)。檢視所有受試者服用龜鹿二仙膠5個月後足跟骨T-score變化,由圖中發現所有受試者T-score皆顯著上升,代表足跟骨骨質有恢復的情形。其中受試者No.4、No.7及No.10於服用龜鹿二仙膠5個月後,骨質由原本的骨質疏鬆程度回復到骨質缺乏;而No.6及No.8這兩位受試者於服用龜鹿二仙膠5個月後,則由原本的骨質缺乏回到骨質正常的狀態。進一步於停藥3個月後進行監測,受試者T-score仍呈現顯著改善的情形(圖五)。彙整以上結果於圖六,由圖中可知服用龜鹿二仙膠3個月後T-score明顯改善約21%,而服用5個月後更達到約32%,於停藥3個月後其T-score改善率仍有約25%(圖六),顯示此傳統宮廷古方確實對於骨質疏鬆證具有極佳的改善效果。
目前西藥對於骨質疏鬆症患者治療方式以營養補充及藥物治療同時進行, 而denosumab及teriparatide為常見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給藥途徑皆為皮下注射。根據文獻報導,此兩種藥物連續給予患者12個月後,以雙能量X光吸收儀(DEXA)量測脊椎骨骨質密度,回復情形約為13-14% (Biotechnology & Biotechnological Equipment, 2014, 28, 1127-37及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2007, sup 1, 249-58)。本次使用定量超音波式骨密度量測儀(QUS)測量骨質密度,其原理藉由超音波通過骨骼時造成的音波衰減及速度變化等反應出骨質密度與微細骨質結構的變化,除了可測量骨量外,也能反應骨質,具有操作簡單、無輻射、可攜帶等優點,目前已被廣泛用來進行骨質密度檢測。本次實驗雖然量測部位及量測儀器不相同,但傳統中藥-龜鹿二仙膠對於骨質密度回復的效果,與西藥相較之下毫不遜色。
必安研究所未來將著手規劃大型臨床試驗,發揚傳統宮廷古方的功效,提供骨質疏鬆患者更好的治療藥物。
摘自新醫藥週刊第256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