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藥週刊創刊60週年

首頁藥新聞新醫藥週刊創刊60週年

加減中藥部分現有記載份量者,因每人證狀有異,份量亦不同之故,應視其證狀之程度加減。

中藥材之保存欠妥,則易發生變色、變味、腐朽、蟲蛀、發霉等現象,不僅影響藥材品質,進而減損其治療效果,故對藥材之保存,實不容忽視。

書中包括各種疑難症之中西醫之看法和中西醫學之差別,及其演變歷史,還有我國中醫對疑難症之治療、日本漢方臨床家對疑難症之治療等,作有系統地介紹說明。

西方人士學習中國醫藥最大的阻礙就是其中各種醫學術語幾乎找不到適當之英譯書籍,此亦是我們從事中醫典籍翻譯上極大的困擾。

中國藥學會暨臺灣省分會、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財團法人臺灣必安研究所於七月二日舉行學術講演會,聘請日本名教授有地滋博士,專題講演「東西醫學之接點」。

作者自民國54年至66年為止,在〈新醫藥週刊〉每週選一藥材,詳細介紹世界各國學者研究植物性、動物性或礦物性中藥材之成分、藥理及其他方面結果。
1980-05-01 60 •   
# 許鴻源  

三焦之名者,是功能標的之名也,是各臟器專主水穀消化吸收與排泄功能,分上中下標名三焦也,非三焦另有臟器也。
1980-04-17 389 •   
# 764期  

治療中風,確以針灸療法為最安全而最有捷效,且大多病例經針灸治療堪稱特效。

炎帝神農氏,距今約有五千四百餘年之久。我國醫藥之興,始於神農。
1980-02-08 515 •   
# 757期  

本書收集現代常用處方三百六十七種,每一方劑陳述其歷史背景、出處、配伍意義、適應症及相似處方之辨別。為便利臨床應用,處方並附證狀圖示。

中醫歷來對於食物、藥物中毒之療法甚多,俗謂:「一物合一藥」,一症皆有一藥可解。

慢性的食物中毒,在患者體表所顯現的只是病象,其病根則在體內,如從病根上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