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藥週刊

首頁藥新聞新醫藥週刊
在疫情三級警戒後,原有的運動休閒習慣突然中止,對於生理適應力比較差人造成影響,主要表現在腸胃機能上。
2021-08-15 563
衛生福利部與台北醫學大學攜手打造「2021中藥本草文化節」,自11/27起在迪化商圈熱鬧展開,全球因為新冠肺炎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中藥也成為抗疫的重要良方,故而選在藥材重要集散地迪化街,藉由藥香舒緩所有人的心靈。
最令新手媽媽煩惱的就是哺乳的問題,除了乳量無法跟上寶寶的速度外,乳房甚至出現硬塊,疼痛不已。
2021-12-15 562

肉芽腫性乳腺炎患者乳房紅腫變硬疼痛,多見「肝鬱胃熱」的體質。
2021-04-01 413 •   
# 2704期  

鳳梨生津止咳、助消化、止瀉、利尿、消熱除煩,適合在大吃大喝以後,悶飽難耐等「吃太多」的不適症狀。
2021-04-01 652 •   
# 2704期  

網路上相傳一帖食譜,將綠皮香蕉與雞腳一起燉煮後食用,可以治骨痛。
2021-04-01 676 •   
# 2704期  

衛生福利部推動「建立中醫社區及居家醫療服務網絡計畫」,透過預防醫學、培訓中醫優質人才等方式,擴大推動發展獲得完善中醫服務。
2021-03-15 736 •   
# 2703期  

失眠帶來的疲倦、憂鬱、脾氣暴躁、意外風險甚至是肥胖問題逐漸影響著生活。
2021-03-15 425 •   
# 2703期  

中醫對於病竇症候群是一個安全有效的對症治療。
2021-03-15 605 •   
# 2703期  

中醫看「冷底」體質,通常會從脾腎著手來增強陽氣。
2021-03-15 549 •   
# 2703期  

傳統中醫認為女性在產後會有不同程度的氣血損傷,也可能因氣虛運化功能下降而導致的水腫、食慾不振,又或陰血不足、血行不暢導致惡露排除不暢、燥熱感、大便不暢等。
2021-03-15 435 •   
# 2703期  

一年四季與五臟相對應,春季與肝臟相應,此時特別適合調肝理氣。若能把握這段調理時機,將打好一整年的健康基礎。
2021-03-15 575 •   
# 2703期  

許鴻源先生以一生的歲月,秉持「藥物醫人身,文化冶人心」的信念,以企業家一己之力,支持藝術家的創作,為台灣留下大批藝術作品。
2021-03-01 659 •   
# 2702期  

新的一年開始,北市聯醫中醫師陳慈玉提供幾個祛濕、調氣、養神的小技巧,幫助身體、心靈的除舊布新。
2021-03-01 548 •   
# 2702期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研發名為「神經防禦方」的中藥新複方,有機會成為治療阿茲海默症的中藥新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