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藥週刊

首頁藥新聞新醫藥週刊
天氣漸冷,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藥燉排骨、各式火鍋等補冬料理紛紛出籠,如此琳瑯滿目的秋冬佳餚,該怎麼吃、該注意什麼呢?
2020-11-15 548
由於耳鳴原因複雜,故初發性耳鳴需先經西醫專科醫師排除危險因素後,再考慮以針灸配合治療,臨床上有顯著改善。
2020-12-01 807
刮痧不但可解暑,還可以促進新冠肺炎恢復期患者康復,療效顯著。
2020-12-01 681

臺灣的植物具有獨特的意象,我們希望結合科學技術與傳統智慧,研發出具文化底蘊的產品,讓消費者在使用時能感受這片土地的氣息。

21歲的女大學生左大腸憩室破裂,外科手術後造成腸阻塞。
2024-11-01 59 •   
# 2790期  

經三個月的中藥治療後,臉部皮膚光滑,就算偶爾因生理期或是熬夜零星冒出幾顆青春痘也可以很快消退。

秋涼天氣變化不僅影響我們的生活,還對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

頭暈、疲累、爬山運動、體力不繼,都有可能是貧血徵兆。
2024-11-01 61 •   
# 2790期  

過敏疾病的原因除了先天遺傳,還與後天的環境、季節氣候、生活習慣、過敏原暴露及情緒壓力等因素相關。

小針刀非開刀,也不是刀,它是將中醫的針灸「針」和西醫的手術「刀」,結合為一體的新醫療工具,融合兩者的特色及優點。

中醫在調理兒童生長發育,會補腎健脾為主,加上補益氣血的藥材作為轉骨方,幫助孩童轉骨期生長發育。
2024-10-15 95 •   
# 2789期  

中西醫共同診療,不但能加速精神症狀恢復、鞏固治療效果,並可利用中藥改善部分西醫副作用,使病患的生活品質獲得改善且服藥遵從度提升。

因3C產品普及,頸因性頭痛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門診常見到許多患者反覆疼痛數年,就診後才知道原來多年的頭痛頭暈及眼窩痠痛是頸因性頭痛。
2024-10-15 99 •   
# 2789期  

中醫不僅限於養生,對於三高控制有一定療效,且部分民眾對中醫有較強的偏好,因此在價值基礎的給付制度考量下,中醫師也能作為初級醫療照護的主要醫師。
2024-10-14 106 •   
# 2789期  

衛福部中醫藥司邀集中醫藥相關團體,研商「中藥或生藥相關學系畢業生擔任中藥商負責人之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