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腸到腦的警報!長期便祕增失智風險
2025-11-01
7

你是否有好幾天沒排便、蹲廁所蹲到腳麻,甚至便便又乾又硬?忠孝明悅中醫副院長朱益智提醒,便祕絕不只是腸胃的小問題。根據國際期刊《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研究顯示,便祕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警訊之一。
朱益智指出,臨床上「便祕」是指每週排便少於三次、糞便乾硬、排便困難或有便意卻排不出來。短期可能與壓力或飲食有關,但若長期如此,反映的是腸道與神經系統的整體失衡。
研究也發現,長期使用瀉藥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增加高達64%。原因在於腸道菌相失衡、壞菌滋生,導致體內毒素累積,影響免疫系統與大腦功能。這與近年廣受重視的「腸腦軸線」(Gut-Brain Axis)密切相關。
所謂腸腦軸線,是指腸道與大腦之間透過迷走神經不斷進行交流。腸道被稱為「第二個大腦」,內含大量神經細胞與神經傳導物質,一旦腸道菌叢失衡或發炎,訊息會直接影響大腦運作,使人出現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加速失智發展。
朱益智提醒,長期便祕不僅會導致宿便堆積、口氣重、皮膚變差,還可能引發腹脹、痔瘡、免疫力下降,甚至增加大腸癌風險。要改善便祕,除了多攝取蔬果與膳食纖維、每天攝取足量開水外,規律運動、充足睡眠與穩定情緒也相當重要。
除了生活調整,中醫也透過穴道按摩幫助腸道蠕動、促進代謝。朱益智副院長特別推薦三大助便穴位:位於手背手腕上四指處的「支溝穴」,能調節腸道水分代謝;位於大拇指根部的「魚際穴」,可潤腸通便並緩解口乾、便乾等熱性便祕;以及位於食指指甲旁的「商陽穴」,則能幫助「卡在出口」的排便困難。
朱益智建議,這些穴位可每日按壓三至五次,每次30秒至1分鐘,搭配深呼吸效果更佳。長期持之以恆,能讓腸道更順暢、精神更清晰。
便祕不是小事,它影響的不只是排便,而是整個身體與大腦的健康。朱益智強調,從調整飲食、規律生活到穴道保健,都是守護腸腦健康的關鍵。每天幫腸道動一動,從順暢開始,遠離便祕與失智風險,迎向更輕盈、清明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