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古代的化學製藥~ 煉丹術

1989-07-31 98

1989/07/31 新醫藥週刊第1250期  第二版

文  陳劍馨

煉丹術,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是中國醫藥寶庫中的一件珍寶。我們祖先在長期生活、生產實踐和疾病作鬥爭中不斷發展創造的豐富經驗產物,因而丹劑也成為中醫的傳統藥物劑型之一。

煉丹術起源於周代,秦漢時,由於統治階級追求長生不老的「仙丹靈藥」,最初方士們要從動植物中去尋找而不可得,所以改服礦石,但礦石服後卻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甚至中毒,所以進一步大搞煉丹術,妄圖求得「萬應靈丹」。其中,秦始皇和漢武帝他們不借重金派人到海外尋求不死之藥,一個連女兒也嫁給了煉丹的方士,但結果是「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李賀《苦晝短》)。

實際上,煉丹術對人類科學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它豐富了古代人們的化學知識,並成為我國製藥化學的前驅。在西元前二世紀已能從丹砂中製煉成水銀。東漢魏伯陽(西元一四二年)著成世界上第一部煉丹著作《周易參同契》其中有汞錫製煉方法的記載。

漢《列仙傳》中載:「赤斧者,巴戎人也,為碧雞祠主簿,能作(水銀)煉丹與硝石服之。」這些文獻足以證明,在前漢或前漢之前,煉丹不僅做了大量的實驗,而且有了理論上的總結專著,同時,在東漢,化學藥物「五毒藥」業已用於臨床。如漢代鄭玄注《周禮》關於《五毒》藥物的說明:「今醫人有五毒之藥,作之合黃堥,置石膽、丹砂、雄黃,礬石、磁石其中,燒之……其煙上著,以雞羽掃取之以注創惡肉破骨則盡出」。可見「五毒」是腐蝕性化學藥物。

但是,應該看到,煉丹術之盛行在於晉代,例如葛洪,就被人們推崇為煉丹製藥的先驅。在他妻子鮑姑著《抱朴子∙金丹第四》中說:「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即硫化汞受熱分解出水銀,水銀和硫黃不斷加熱又變化硫化汞的現象。雖然葛洪等擅長研究煉丹術,實際上卻導致了製藥化學的開端,促進提高化學藥物應用範圍。如今中國醫學外科中的主要藥品,如紅昇丹、白降丹等,都是從煉丹方法而進一步提煉成的。反據唐人梅彪的《石藥爾雅》中載:「當時知丹名而能營造者,就有六十九種;有名無法者,尚有二十八種」,如上述所舉列的紅昇丹、輕粉等,而這些丹藥作為作用,有提膿生肌,去腐等功能,敷治痛疽瘡瘍、皮炎等有一定療效。

我國古代的煉丹方法比較簡單,但藥物所起的化學變化則是非常複雜。煉時,將諸種藥物裝入釜內,並用水銀灌藥之上,進行煉製的。儘管古老的煉丹術操作費時費工,污染環境,對人體危害大,但他們還可以觀察到化學反應和物理變化的奧秘,從中不斷摸索規律,製成了各種各樣的丹藥,為化學製藥法發展了很大的啓發和促進作用。

這種製藥化學的出現,不但在中國醫藥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世界科技史上的創舉和一大發明。西元十一世紀,煉丹術經印度,波斯,阿拉伯傳到歐洲,它對西方製藥化學產生了極大影響。如近代學者博爾赫斯在《討論集》中說:「如果我們承以煉丹術是現代化學的先驅,那麼中國煉丹術原來理論,可視為製藥化學的規程」。當代世界傑出學者英國李約瑟在他所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指出:「無論你在那裡發現金丹術或古代化學,你就能在那裡發現道家,他們總是在那裡~丹房裡,進行著世界上最早的實驗」。還說:「我信整個醫藥化學源於中國,儘管至今還幾乎無人認識到這一點」。

總之,化學製藥是我國古代醫藥的一大發明,因此,在繼承和發揚中國醫藥遺產的同時,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對丹藥劑及其製備方法進一步開關新的道路,為人類造福。

 

 


推薦閱讀
Popular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