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辨證論治調理 緩解化療副作用的溫和之道

2025-06-01 377

化學治療是許多癌症患者不可或缺的標準治療方式,然而其帶來的副作用,尤其是噁心、嘔吐與食慾不振,往往讓患者身心俱疲。這些症狀若未妥善處理,不僅會影響生活品質,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脫水、電解質失衡,或進一步引發惡病質(cachexia),對後續療程造成阻礙。

近年來,越來越多醫療機構開始重視中醫在化療支持性照護中的角色。柳營奇美醫院中醫師沈祐任指出,中藥與針灸療法在臨床上已展現出降低化療引起噁心嘔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CINV)發生率的潛力,提供病患更溫和而有效的輔助治療選擇。

沈祐任說明,化療藥物依其引發嘔吐的嚴重程度可分為嚴重型、中度型與輕度型。臨床上,中度以上的CINV症狀通常需合併使用兩至三種止吐藥物控制。由於化療具有周期性,中醫治療也會依據不同階段提供個別化的調理方案。例如在急性期(化療後一週內),常選用橘皮竹茹湯、旋覆代赭石湯、小柴胡湯等,針對胃氣上逆、痰飲中阻等症狀,達到降逆止嘔的效果。

進入第二週修復期,患者腸胃功能較為虛弱,常見胃陰不足、虛火內擾,治療會以滋陰養胃為主,如應用甘露飲、麥門冬湯加減,幫助黏膜修復,並避免過於滋膩的藥物加重消化負擔。此外,有些患者在療程前即出現所謂「預期性嘔吐」,常與情緒緊張、肝氣鬱結有關,則多以逍遙散加減疏肝解鬱、調和脾胃。

針灸方面,以「內關穴」為止嘔主穴,結合太衝、三陰交、陰陵泉、足三里等穴位進行整體調理,能夠促進氣機運行、安定情緒、強化脾胃功能。研究亦證實其有效性,如《JAMA》於2000年刊登的研究指出,刺激內關穴可顯著減少急性期化療嘔吐次數。Cochrane 系統性回顧也支持針灸在減輕CINV方面具有實證效果,且安全性高。

沈祐任提醒,癌症治療的成功不僅是腫瘤控制,更包括患者整體身心的穩定與舒適。中醫強調「辨證論治」,根據體質與病情變化調整用藥與針灸方式,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支持。藉由中西合療,協助患者更順利完成療程、提升生活品質。

 


推薦閱讀
Popular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