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散之演化及應用

1982-08-05 12

1982/08/05 新醫藥週刊第881~887期

文 董延齡

逍遙散是一個應用範圍頗廣的方劑,古人用它治療肝脾二位之病,舉凡血虚肝燥、骨蒸勞熱、倦怠煩渴、頭痛目眩、心煩面赤、口苦脇痛、寒熱往來、咳嗽潮熱、少腹重墜、抑鬱不樂、婦人月經不調、脈弦大而虛等症,無不效應。

汪訒庵認為逍遙散治療肝經鬱火為釜底抽薪之法,蓋以肝火為生火之源,肝木得以條達,其他依次相生之臟 ~心、脾、肺、腎自無火鬱之患。故將此方推而廣之,適用於惡寒、惡熱、嘔吐吞酸、胸痛悶滿、嘈雜噁心、少腹脹滿、頭暈盜汗、黄疸瘟疫、疝氣飱泄等症,均有相當療效。尤其進者,汪氏認為:「凡外感症,除宜中者外,皆可以鬱視之,若以逍遙散加減出入為治,如小柴胡湯證、四逆散證、羌活湯證,均可以逍遙散代之。

然若一服即愈,少頃又發,或發作後較前更甚,此屬下寒上熱火鬱之假象,不可復投逍遙散。汪氏更有一創見,凡在冬日除典型之麻黃、桂枝湯證須作傷寒治療外,若不惡寒者,皆可以火鬱視之,以上之觀點更擴大了逍遙散的適用範圍。由是觀之,凡屬火鬱之症,不論在何臟何腑,亦不論在何季節,皆可以逍遙散加減治之。

根據《醫貫》的記載,古方逍遙散和現用《局方》逍遙散之組成略有出入,其不同點,容後再談。至薛立齋又將《局方》逍遙加入丹皮、枝子,專治怒氣傷肝,血虛目暗,又把逍遙散之應用範圍向前推進了一步,此方劑學上之演革,是吾人又不可不知者。

根據個人臨床實驗之管見,認為逍遙散不但治療範圍廣大,而其加味運用,更有值得談之必要,就下列數項闡釋如後:

 一、各藥之性味化學成分及功用

1.柴胡

性味:味苦、性平(或作微寒)無毒。

成分:根部含有皂素、柴胡酮和植物固醇,莖葉含有蘆丁。

功用:為發表清熱要藥,功能散三焦肝膽諸經之熱邪,應治寒熱瘧疾、口苦耳聾、頭痛眩暈。

2.白芍

性味:味苦(或作酸)微寒、(或作平)無毒。

成分:含有鞣酸、糖、澱粉、脂肪油、揮發油、樹脂樣物、粘液質以及苯甲酸(安息香酸)等。

功用:為瀉肝安脾,緩中去水要藥:功能養血散瘀、清熱利腸、止腹痛,治痢疾及睡前產後諸病,為婦科要藥。

3.當歸

性味:味甘苦辛、性溫、無毒。

成分:其所含成分,因產地和種類有別,中國當歸,含有高量的蔗糖,揮發油和一種水溶性不揮發的鹹性結晶物質。

功用:為補血清血要藥,應治一切血虛、白濁、痿弱痺痛、諸瘡、破惡血、生新血、補女子諸不足,為女科調經良藥。

4.茯苓

性味:味甘、性平、無毒。

成分:含有茯苓酶、葡萄糖、果糖和礦物質等。

功用:為利水行疾、通補兼長之藥,主胸脇逆氣,憂思驚恐,治煩滿咳逆,水腫淋瀝,能除濕益燥,開胃平嘔逆,除虛熱,安心神。

5.白朮

性味:味甘(或作苦)性溫,無毒。

成分:所含化學成分,同於蒼朮而量少(按:蒼朮所含化學成分為揮發油、蒼朮酮及蒼朮醇。又據馬、伊兩氏分析,蒼朮含有大量甲種和丁種維生素)。

功用:為健脾溫中要藥,功能利水去濕,調中和氣,外科亦可用托瘡瘍。

6.甘草

性味:味甘、性平、無毒

成分:含有甘草甜素、木蜜醇、葡萄糖、天冬精、蛋白質、尿素酶、樹脂等。

功用:為調和週身氣血要藥,功能解百毒、補臟腑、瀉諸火;在上祛痰止咳,在中調和脾胃,在下消熱利尿;入和劑則補益,入汗劑則解肌,入凉劑則瀉熱,入潤劑則生津,入峻劑則緩正氣,制藥之暴性。

7.薄荷

性味:味辛苦、性溫、無毒。

成分:含有薄荷腦、薄荷油、松節油及醋酸、薄荷酯等。

功用:為解散風熱要藥,功能發汗退熱,主驚狂壯熱,心腹脹滿,快膈消食。

8.煨薑

性味:味辛而芳香、性溫、無毒。

成分:其辛味成分為寇開洛爾,其芳香成分為揮發油。

功用:主和中止嘔,比生薑而不散,比乾薑而不燥。

二、藥理作用概述

方中的主藥是當歸、白芍和柴胡。當歸為補血潤燥,散內寒的溫性驅瘀血藥,亦為養血藥;白芍能和血脈而緩中止痛,是緩和性鎮痙鎮痛藥;柴胡治胸脇苦滿,往來寒熱、腹痛等之解熱健胃藥,也是半表半裏的少陽經(包括肝經)病主藥;白朮、茯苓、甘草有健胃利尿的功效;薄荷味淸凉而能快胸利膈及舒爽胃口;煨薑能暖胃祛痰,調中解鬱。

趙養葵曰:「逍遙散由小柴胡湯之變制而成。」審趙氏之言,概以歸經為著眼點,或為取法仲景「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之意也。若就其組成觀之,不若以八珍湯變制為宜,另言之,本方是由八珍湯減人參、熟地之峻補,川芎之通經鎮痛,加柴胡、薄荷之疏肝、清熱、開鬱,更加煨薑之辛溫散寒和中也。

三、古方和局方之比較

古方逍遙散,有茯神、陳皮;局方逍遙散,以茯苓易茯神而無陳皮。同是一散,何以有古今之殊呢?蓋方劑之擬定,全憑醫者之學養與臨床之辨證,辨證確切,用藥恰當,自配藥到病除之功。如人開鎖,用對了鑰匙,一扭即開;用不對鑰匙,任憑鎖鑰,也難打開。理至明顯,勿容多贅。茯神、茯苓之功用雖有諸多相同之處,但因茯神入心之用居多,故其治療功效亦以心經之病為主,是以開心益智,安魂養神,茯神之所長也。茯苓甘淡滲濕,能通少陰之氣,下達膀胱,除寒熱煩滿、益脾利濕之用强。至於陳皮為脾肺氣分之藥,調中快膈,導滯消痰,非肝脾之正劑,故局乃不予採用。由是觀之,劑中一加減一去,妙義存焉。

四、臨床醫案介紹

1.蕭某、男、六十九歲、住臺北縣樹林鎮,於六十五年元月患消化不良症,每日胃部脹滿、飲食難消,多次治療,未見效果,後至某總醫院住院診治,經羣醫會診,咸認是胃中長瘤,但經X光、胃鏡等檢查,均未發現病狀,旋又作腹腔穿刺及肝穿刺,結論是「疑似肝硬化」,治療三個多月,益加嚴重。主治醫師命患者回家休養,並囑其子女,「多盡孝道,以聽天命。」子女聽醫師之言,凉了大半,回家痛哭一場,不知如何是好。後聽親友建議。又送至某總院,住院一個多月,又作了全套檢查。最後下了一個結論「可能是肺癌。」亦請其回家休養,也囑其家人要作心理準備,早點預備後事。回家後子女又是痛哭一場,最後老大提議再到某健診中心做一次徹底檢查。(檢查紀錄,仍存舍間)結果如下:

①體量不足(三十八公斤)惡質病及貧血。
②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及第二度動脈硬化性視網膜病變,心肌缺氧。
③右上肺維化病變,兩下側支氣管炎及續發性感染嚴重之肺換氣不良。
④胃下垂及慢性胃炎。
⑤疑似肺臟肥大及觸診淋巴結節。
⑥腰椎增值性病變。
⑦蛀牙、牙垢、牙齒炎。
⑧兩側中耳炎及老年失聽。
⑨鼻中膈彎曲。
⑩兩側老視及散光。

此一檢查報告,又對患者做了綜合判定,除了膽、輸尿管、膀胱、食道、十二指腸、肛門、甲狀腺、生殖器等器官外,其他器官都有中度或重度的病變。

拿著這個報告,病家更躊躇了,到底該看那一科好呢?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得硬著頭皮找中醫試試,此公曾接受西洋文化洗禮,從不相信中醫能够治病。我於同年十月的第一個星期日,前往應試,進門一看,把我嚇了一跳,一個中等身材的老人,瘦得活像一個骷髏,形容雖差,但顏面仍泛黃色。待我切其六脈,尚有冒氣,惟兩關弦洪,左關尤甚,問其飲食,家人言:「已數日未能進食,每天只靠護士注射點滴維持生命」,按其肚腹,宛若新繃之鼓,但無腹水,舌苔微黃而膩,舌質紫紅,大便已數日未解,小便黃而量少。診畢,本不擬處方,經其家人要求再三,予以躊躇再三,乃處逍遙散加烏藥、醋香附,著其試服。

臨行特别交待其家人:「先服三劑,若有起色,續予治療,若無起色,另請高明」,說也奇怪,第三天,病家來電話說:「服藥後,頗有起色,已腹飢,欲吃稀飯,問我可不可以?」我告訴他,可以,但需少量,慢慢增加。又問:「需不需要換方?」我說:「原方續服五劑。」病家遵囑再服五劑,又來電話說:「現已完全沒有病痛,只是兩腿痠軟無力,」我問:「飲食如何?」他說:「現在已可吃一碗稀飯、一碗麵條。」

我於同日的最後一個星期六,再度出診,進門時,只看患者坐於客廳內與家人談天,雖然顯得瘦弱,但眉宇間表露出久病初癒的愉快神情,他的家人個個顯得歡天喜地,笑聲充滿客廳,這時我也領會到當一個醫生最大的樂趣。

我又給他擬了一劑十全大補湯,外加牛膝、杜仲以為病後調補之用。

2.本案另有楊姓婦人,六十六歲,臺北縣中和市人,於六十八年秋,患消化不良症,經某醫院檢查為肝硬化,輾轉治療,未見功效,去年底,由其家人攙扶前來就診,脈、症亦與上例相若,惟較輕,亦與逍遙散加廣皮、醋香附,初服大有起色,惟迄今尚未完全康復,仍不時前來就診,其間更用他方配合治療,說來話長,不再贅述。

3.黃先生,男,三十七歲,臺北市人,自營印刷廠,因業務繁忙,常常督導員工加班趕印文件,睡眠不足,去年三月突患眼疾,兩眼矇矓乾澀,視力不清,身倦神疲,經往某大醫院眼科醫師施予各種檢查,均未發現病症,主治醫師說:「是缺少維他命A。」於是開予二十天維他命A,命黃君回家照服,服完後毫不見效。

黃君(與筆者相識有年)電話述說上情,並問我:「中醫能不能治眼病?」我說:「能,但我不會治眼病」,黄君說:「你研究一下,給我開方試試看。」我和他開玩笑說:「如果試瞎怎麼辦?」他說:「不要你負責」。

經我前往診斷,眼倦神疲,上下眼瞼如燻黄色,六脈弦數,左關尤甚,口渴多飲,便燥尿黃,遂處以加味逍遙散,更加杭菊花、甘枸杞、天花粉,四劑而癒。

4.劉女士,五十六歲,住臺北市,是某女子商專訓育組長,自謂:「近來脾氣特壞,一見學生就火冒三丈,氣充斗牛,學生個個畏之如虎,給她取了一個綽號~ 劉河東(取河東獅吼之意)。

這個綽號不脛而走,很快的傳遍了校園,最後傳到了劉女士的耳中,使她更為光火,集合全校學生痛罵一頓,罰站三十分鐘,她本人也回家大吵大鬧,痛哭一場,他的兒子是我的忘年好友,立即打電話告知上情,要我立刻趕到給他老母看病。

我趕到時,老人家有唏噓之聲,經我好言勸慰,和她閒話四十分鐘,使她心情恢復平靜,再作診斷。

《金鑑》云:「診其脈弦出寸口,知其心老不隨情。」老人家的脈,正如上句所言,按說此種脈象,不應顯示於一位五六十歲的老人身上,原來吾友之父為一高級船員,長年飄泊海上,很久未歸,致使老人家情志長期不得舒解,發為肝鬱,當即給她擬方加味逍遙散。後據其子告知,續服三劑,即已心平氣和。加味逍遙散,臨味運用案例甚多,無法一一例舉,就此打住。

五、常用加味逍遙散簡介

前述汪氏所言:「凡外感症,除宜中者外,皆可以逍遙散加減出入為治。」究竟如何加減?怎樣出入?汪氏未言明,本文根據前賢及先嚴運用經驗,予以補述如下:

1.本方加紫苑、五味子,治咳嗽無痰。

2.本方加半夏、川貝、瓜蔞仁治熱咳有痰。

3.本方加神麯、山查,治消化不良。

4.本方加麥冬、天花粉治渴而多飲。

5.本方加知母、地骨皮治骨蒸有汗。

6.本方加梔子、黄連治胸中熱。

7.本方加棗仁、遠志治心慌不定。

8.本方加生地、丹皮、阿膠治吐血。

9.本方加黑薑治久瀉。

10.本方加黃耆、棗仁治自汗。

11.本方加羌活、防風、川芎治遍身痛。

12.本方加防風、荆芥、薄荷(加重其量)治手足顫抖。

13.本方加青皮、枳實、香附治氣惱、胸膈痞悶。

14.本方加龍膽草、黃連、枝子治因怒傷肝,眼目昏花。

15.本方加香附、元胡治少腹痛。

16.本方加桃仁、仁花、蘇木治婦人經閉。

17.本方加木香、檳榔治腹氣積。

總之,逍遙散之妙用頗多,先君子祥公在世時,對逍遙散,有純熟之運用技巧,惜予當時年幼識薄,未能悉予繼承,如今思之,殊感遺憾,今後惟有多加研究,以補從前之缺失,以慰先君子在天之靈。

作者簡介

董延齡,民國24年(1935年)生於山東省費縣(今平邑縣)保定莊,出身中醫世家,祖父董建文、父親董子祥皆為魯南知名中醫。自幼在家庭薰陶與父親嚴教下,熟誦《四診心法》、《雜病心法》、《婦科心法》、《雷公炮製藥性賦》、《湯頭歌訣》等中醫經典,奠定深厚基礎。1974年畢業於淡江大學,通過中醫特考。此後持續精進,先後師承南懷瑾老師、明儀法師、孫培榮、朱訓等名師,深入研習中醫與易學。民國69年成功救治昏迷不醒、久治無效的老立委李文齋,聲名大噪。其後曾應邀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為國王及多位王室成員診治,獲譽「國醫」。

曾任立法院、考試院特聘中醫師,郵政總局中醫室主任醫師,中醫師考試典試委員、檢覆委員以及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委員等職。著有《雜病診治經驗談》、《六味地黃丸為養生妙方》、《延齡醫談》、《中醫急病診治》、《生出優秀寶寶》、《懷孕前後體質調養手冊》等書,並出版有聲書《現代優生八部曲》。

 

 


推薦閱讀
Popular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