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 中醫治療經驗


1984/11/05 新醫藥週刊第1003~1005期
文 林鼎堂
中醫師林鼎堂於日前應邀請在台中私立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作學術演講,題目為:「精神分裂症中醫治療經驗」。因講演內容至為寶貴,頗有參考之價值,特採誌於下,以供參考。以下是林醫師講演內容:
在大陸,治療精神分裂症都是中西醫併用,大多數初期患者均可迅速獲得良效。在國人的習慣裡,因緊張焦慮引起煩躁,睡眠欠佳,被認為是火氣大,抓一服中藥涼茶,都可迅速恢復平靜 因此大陸人民,對「痰火」所引起通宵不眠、煩燥衝動的精神分裂症都結合中藥降火清源。
大陸精神分裂症發生率很高,但治癒率大,故留滯精神病院或治不癒者,反而較少。臨症上,若單服西藥鎮靜劑,情緒雖被控制,晚上亦能睡眠,患者均自覺內心仍然煩雜難受;若能兼服清心、降火、化痰、平肝諸中藥,患者都覺得情志清爽,內心舒陽。尤其,精神分裂症的復發一直困擾著西醫精神醫生,如果治癒後能服一段清心養陰安神柔肝的中藥,復發的情況必大大減低。因此治療精神分裂症是中醫的專長。現簡單介紹中醫治療方法:
精神分裂症初起,多數均出現陽明實熱症,其人通宵不眠,煩怒多言或已發狂,躁妄打罵。《黃帝內經》標示這種狂症的治療是「奪其食」,所講「奪其食」是指禁食、少食或清淡飲食,因為中醫認為油膩魚肉能生痰動火;高雄龍發堂精神病患者能改善,與其素食有關,稀粥青菜,痰火自然無援。
精神分裂症初起出現陽明症治療並不難,用仲景調胃承氣湯加味。但一般治療狂症多以大便秘結用大黃攻下;有燥屎則加芒硝以軟堅,殊不知仲景製調胃承氣湯旨在瀉火而非攻下,本方用大黃意在清瘀熱,平肝胃之火,且其性推陳致新,走而不守於鬱火最為合宜。《壽世保元》、《證治滙補》主張用一味大黃,然證之臨床效果遠不及調胃承氣,張志聰注解《傷寒論》曰:「用大黃不用芒硝,猶欲捕雀鳥而張網於地」。用芒硝味鹹潛下能誘導上部火熱下降,又辛潤鹹輭於燥痰積聚最為合拍,加甘草,少少頻服,以火熱在上部宜緩治,若在下焦則可猛攻。
張錫純以調胃承氣加半夏、南星以豁痰,代赭石以鎮墜較為平穩實用。
治療時應注意三點:
1.即大便未秘結,只要躁動脈實均可使用調胃承氣。
2.病邪在下焦應頓服峻攻,今既精神錯亂,雖謂在肝胃,必累及於心,故必須頻頻少服,意在降火,非為瀉下。
3.一般中醫治精神分裂初起,用藥太輕。故初起應加大劑量,不拘一般藥量。
鼎堂在大陸,曾治一患者,平素喜食狗肉,一日仰望飛機,忽然倒地昏迷,目閉不醒,四肢僵直厥冷,牙關緊閉,喉中有痰聲,延西醫治療,不知為何病,血壓亦正常,遂注射強心針,厥冷更甚。延請中醫,用吐法湧出痰後,厥冷減輕,其人如狂,兩目似火,口中作野獸大吼,四肢在地上亂爬。後延鼎往診,患者兩寸口脈皆沉細,遂令撬開牙齒,視其舌苔老黃乾燥,並有黃黑芒刺,如牛背毛,以手觸摸乾硬刺人,遂斷為陽明實熱無疑。先以礞石滾痰丸服之不下,後合大劑增液湯更加芒硝,服之下硬黑光亮乾糞如羊屎,又用調胃承氣加味連瀉三日,神智遂清醒。《內經》曰:「體厥則脈厥」,四肢厥冷,脈搏自然沉細甚至無脈,當此真熱假寒,火極似水,水火兩極相似之際,脈搏不易區別,可捨脈象,因「舌無假像」,凡舌苔乾燥老黃或有硬刺,必屬陽明實熱,故陽明可下之診斷以舌診為主。
中醫認為人體本身有精密的診病機能,病症即此機能發出的診病訊號,有經驗的醫生,可根據這些訊號總結人體生理的偏差~即病機,據此病機施治即可補弊糾偏,使生理恢復平衡,故中醫以病機立方,不囿病名,不論何病因,若陽明實熱症出現,用攻下法均可使生理恢復平衡,此即中醫的特點,亦即優點。
若病以肝火症狀出現,煩燥矜怒,面紅目赤,或自語頭痛,但大便不秘結,脈不洪大,惟數弦勁急。中醫所謂胃火是火熱太甚,指量而言;肝火指火熱不得宣泄迸逆上升,指形而言;故必以辛以疏鬱,苦寒以直折其勢,辛開苦降之外,更加鹹潛重鎮平肝之品;一般可取法溫膽湯加膽星、鬱金、黃連、黃苓、竹瀝、竹黃、代赭石、鐵落之屬。精神分裂症初起,肝胃火甚,激烈衝動,中醫認為這是「陽症」容易治療,但病人家屬卻以為病勢驟急嚴重,嫌中藥太慢,不就中醫治療,經過大數年之後,患者氣力已衰,症趨沉靜淡漠,病人家屬以為病已好了七、八成,餘症由中醫善後,卻不知這時病已去陽「入陰」,病態已成習慣性,性格化,則非單恃藥力可收功。
現服務於某機關陳先生的公子因功課壓力致精神分裂,經住院治療近二年無效,幾已放棄治療希望,時常到鼎堂服務的省立臺中圖書節黎明新村分館吵鬧,圖書館員工告以筆者專治精神分裂,但陳先生卻說,精神病院都是西藥治療,從來沒聽說過中醫能治療此病。
後閱鼎堂治癒病歷,並赴患者處調查屬實,逐延余治療,治癒後,更以養陰柔肝安神中藥,如麥冬、生地、女貞、丹參、棗仁、白芍、牡蠣、龜板、石斛、茯神等善後,現陳先生公子停藥復學已一年多,學業、生活均正常。
還有一種精神分裂症之肝鬱症狀出現,這種症型,發病漸慢,開始時,行為退縮不喜與人言,間三答一,孤獨沉思、散懶嗜臥,時或發呆,偶而發笑;症成之後更加癡迷沉默,自閉幻想,或喃喃細語不知所云,或終日惺忪恍惚,脈細澀或弦澀。這種肝鬱型症成之後治療較肝火型緩慢,故開始有異狀而未完全自閉時應爭取時效,一方面,服半夏厚朴湯;一方面,結合心理治療,設法使患者傾訴以減輕內心抑鬱。症成之後以導痰湯加柴胡、紫蘇、香附、遠志、石菖蒲等化痰開鬱藥;日久者,根據中醫「病久必瘀」的原理酌加紅花、鬱金、乳香、穿山甲等行血藥。
凡破氣化痰藥多能耗氣,用之日久無氣以行,更加鬱滯,故肝鬱日久用破氣化痰藥不應,應改用近代名醫秦伯未先生的柔肝養液法。蓋肝體與肝用,互有影響,譬如油之與火,油足則火旺,此亦中醫陰陽互生互長之義。故肝氣鬱滯理應舒調,若服辛開疏達藥不應,應改用柔肝養液法,肝體得濡,肝用自健,肝氣自疏,是以肝氣條達離不開肝血柔濡;每見愈用理氣開痞藥,病人更加痞悶,理即在此。柔肝養液用大劑甘麥大棗湯,亦可少佐開鬱理氣藥為引。
精神分裂症實則在肝胃,虛則在心腎。古人說,病久非入心即入腎。若病人煩躁,不時擾動,呼之能止,氣力已衰,脈雖數,不甚有力,此病已入心,用清心牛黃丸;火久必灼陰,可間服二陰煎、天王補心丹;凡病在下焦,虛則峻補,實則峻攻,今已入心,應小制其劑。
精神過度與奮,體能消耗過甚,最後反見機能疲憊,退縮虛弱;精神分裂症曠日延久,症見淡漠退縮,呆滯嗜臥,思維貧乏,舌淡脈沉微,此屬腎陽虛弱,已成定型,難收全功,用附子湯化裁,自知力不能恢復者加麝香。
綜上所述,中醫對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疾病一樣,都有系統的歸納,即分為胃、肝、心、腎型。所謂「科學」就是系統的歸納,加上實驗的統計,以求事實的條理精確,如芩連清心湯治心火陰虧型精神分裂症,百例中治癒多少,取例愈多,統計就愈精確,這就有待附設醫院中醫精神科的完成。
作者簡介
林鼎堂出身於中國大陸中醫世家,畢業於福建中醫研究所。來台定居後,曾受聘於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擔任臨床講師,並兼任該院中醫特別門診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