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化學成分與藥理研究進展
2020-12-21
603
荊芥為唇形科(Labiatae)植物裂葉荊芥Nepeta tenuifolia Benth.之乾燥地上部分。味辛,性微溫,歸肺、肝經。有袪風、解表、透疹消瘡、止血功效。主治感冒發熱、頭痛、麻疹、風疹、瘡瘍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產後血暈。
荊芥的化學成分主要有揮發油類(包括單萜類、倍半萜類、醛類、酮類等化合物,如L-薄荷酮、胡薄荷酮、石竹烯等)、其他萜類(如8,15-異海松二烯-7β,18-二醇、α-生育醌、植醇等)、黃酮類(如芹菜素、山柰酚、蘆丁等)、有機酸類(如綠原酸、β-谷固醇等)及多種微量元素等成分。
荊芥及其活性成分藥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揮發油類成分,現代研究顯示荊芥具有抗病毒(如抗甲型H1N1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抗炎鎮痛、抗腫瘤、免疫調節、抗菌、止血、抗氧化、保肝、抑制破骨細胞的形成等作用。
臨床上荊芥單方可治療急性蕁麻疹、過敏性皮膚炎,荊芥穗炭口服可治療產後大出血,荊芥常與其他中藥合用可治療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產後高熱等疾病,成為抗病毒方劑中最常用的中藥之一。
參考文獻:
王鳳、溫桃群、桑文濤、徐鋒、曾南,荊芥揮發油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現狀,中南藥學,2017,15(3):312-318。
劉英男、牛鳳菊、辛義周、萬新煥、謝士敏、楊迎迎、劉子皓、周長征,荊芥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研究進展,中國藥房,2020,31(11):1397-1402。
張改先,荊芥穗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1,21(1):57-58。
黃曉巍、劉玥欣、劉軼薔、王紫薇、葉豆丹,荊芥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吉林中醫藥,2017,37(8):817-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