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到科學:探討臺灣流蘇石斛在現代疾病預防與治療上的潛力
2025-10-28
251

Bioaffinity Ultrafiltration Combined with HPLC-ESI-qTOF-MS/MS for Screening Potential Bioactive Components from the Stems of Dendrobium fimbriatum and In Silico Analysis
發表期刊:Antioxidants 2024, 13(8), 918.
發表單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臺灣必安研究所 編譯
摘要:
流蘇石斛為蘭科 Orchidaceae 植物流蘇石斛 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 之新鮮或乾燥莖,味甘,微寒,歸胃、腎經,傳統功效為益胃生津,滋陰清熱,歸類於補益藥 (補陰)。於本篇研究中,作者使用順天堂藥廠在地種植之流蘇石斛,旨在評估其不同萃取物及生物活性成分的藥理潛力。研究方法結合了酵素活性測試、細胞抗發炎試驗 (包含抑制 Raw264.7 細胞之 NO 生成、毒性測試及西方墨點法)、生物親和力超濾 (bioaffinity ultrafiltration) 試驗及分子對接 (molecular docking) 技術。根據結果顯示,其萃取物不僅具有較佳的抗氧化活性,同時對 α-glucosidase (降血糖指標) 也展現出抑制的效果。此外,流蘇石斛萃取物與其活性成分 gigantol、batatasin III、moscatin 和 dendrophenol (moscatilin) 對乙醯膽鹼酯酶 (AChE) 與誘導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iNOS) 均表現出優異的抑制活性,其中又以 moscatin 及 dendrophenol (moscatilin) 的效果最為突出。綜合來看,本研究證實流蘇石斛能透過其抗氧化與抗發炎活性,在未來對於血糖調控與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應用上,深具開發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