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臺灣必安研究所之中藥研究成果
1972年許鴻源博士承接臺灣必治妥研究所實驗室,成立財團法人臺灣必安研究所,增加人員及設備,從事天然物和中藥等之成分及藥理研究,並得順天堂藥廠贊助,致力於中藥方面之研究,其中包括市售藥材之比較藥材學研究、市售藥材品質評價、中藥成分分離與結構鑑定、中藥或方劑分析方法開發研究、中藥炮製意義之科學研究、中藥及方劑藥理研究等。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歷史傳承之瑰寶,雖具有悠久歷史,但因缺乏科學驗證與分析研究,以致於不能在現代醫學上得到應有的地位。必安研究所設立的目的在以現代科學技術研究發展藥品、食品和醫療器材以增進人類健康福祉,傳統中醫藥的科學化與現代化工作自在必安研究所的研究範疇。1970年代,必安研究所的中藥研究成果主要發布在Phytochemistry、Tetrahedron Letters、Carbohydrate Research、臺灣藥學雜誌和中國農業化學會誌等,研究內容包含:
中藥成分分離與結構鑑定
1972年,辛夷中Lignans成分研究
1974年,甘遂中新二萜類衍生物分離與結構鑑定
市售藥材品質評價
1972年,本省市售川烏、草烏之生物鹼研究
1973年,市售麝香及其製劑品質之評價研究
中藥或方劑分析方法開發研究
1972年,桂枝類中藥萃取法之探討
1975年,應用TLC-Densitometry於中藥方劑中小蘗鹼定量之檢討
1978年,應用TLC-Densitometry於中藥方劑中甘草素定量之檢討
1979年,附子類及其方劑中烏頭鹼的定量分析
中藥及方劑藥理研究
1979年,豬苓中Glucans成分化學結構與抗腫瘤活性之關係
1979年,薑辣味成份及其衍生物之合成與藥理作用
中醫藥的科學化與現代化發展是傳統醫學的延續,融合現代醫學和科學技術勢必會將傳統中醫藥帶向新的品質評價模式,必安研究所從1972年成立開始就不斷在探討和摸索中藥品質分析技術,1970年代在中藥成分分離與結構鑑定、市售藥材品質評價、中藥或方劑分析方法開發研究和中藥及方劑藥理研究各有著墨。時代在改變,科學技術也在改變,或許在未來某一天,中藥的採集炮製、性味歸經都可以用科學語言去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