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絲子對帕金森氏症動物模型之功效評估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Cuscutae Semen in a Mouse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發表期刊: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150153, 2014
發表單位: 韓國慶熙大學
臺灣必安研究所 編譯
摘自新醫藥週刊2597期
摘要:
菟絲子為旋花科草本植物菟絲子Cuscuta chinensis Lam.的成熟種子,味甘,性溫,歸肝、腎、脾經。古代記載功效為補腎固精、養肝明目、止瀉與安胎。已報導的現代藥理活性則具有免疫調節及增進生殖能力等作用。而隨著老年化人口逐漸增加,神經退化性疾病越來越受到重視,所投入的醫療資源與社會成本為甚鉅,如何有效預防且治療此類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實為目前醫療發展的趨勢之一。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 PD)為近年來常見的中樞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往往會出現行動及語言障礙的症狀。目前在科學研究上,常常利用神經毒物1-methyl-4-phenyl-1, 2, 3, 6-tetrahydropyridine (MPTP) 誘發多巴胺神經元(dopaminergic neurons, DA)受損,或是以1-4-Methyl-4-phenylpyridinium (MPP+)誘發神經細胞(如PC12細胞)死亡,進而模擬PD發病模式。除此之外,MPTP也會增加大腦微膠細胞(microglia cells)產生自由基的活性,進而對大腦神經組織造成一定程度的氧化壓力。本篇作者以順天堂菟絲子單方濃縮顆粒為研究題材,探討不同劑量的菟絲子樣品於體內外PD發病模式的治療效果。結果顯示,於PD動物模型中發現,MPTP顯著誘發大腦黑質(substantia nigra)中DA受損,給予不同劑量的菟絲子樣品(50, 100, 200 mg/kg)之後,可藉由病理切片加上免疫染色方式發現,受損的DA有顯著性的回復,具明顯的治療效果。此外,於體外細胞模式亦發現,菟絲子樣品可減緩因MPP+所誘發的氧化壓力及PC12細胞死亡。以上眾多數據顯示,未來在研究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由其是PD時,菟絲子具有顯著的潛力,可做為新藥開發的候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