痠痛 是氣血不通的警訊

2025-11-15 18

中醫師提醒:肩頸痠痛、手腳麻,其實是「氣血不通」的警訊。

現代人長時間久坐辦公、長期使用手機與電腦,再加上工作壓力大、運動不足,常常感到肩頸僵硬、腰背痠痛、手腳麻木。許多人以為這只是年紀大了、老化的自然現象,但從中醫的觀點來看,這其實是身體在發出明確警訊~ 氣血運行出了問題。

明悅中醫診所院長曾雴瑜指出,中醫講「不通則痛,通則不痛」,意思是當人體氣血運行順暢、經絡暢通,身體自然無病無痛;一旦氣血受阻、經絡不通,就會出現疼痛、痠麻與緊繃等不適。

造成氣血不暢的原因相當多。久坐少動讓氣血循環變慢,長期維持不良姿勢則會使局部肌肉緊繃,導致氣血瘀阻。現代人習慣待在冷氣房,或洗冷水澡、衣著單薄,也容易讓寒氣入侵經絡,使氣滯血瘀。而情緒壓力、長期煩躁或憂慮,則會造成肝氣鬱結,進一步影響全身氣血流通。

不同部位的痠痛,往往反映出不同的經絡與臟腑狀況。肩頸僵硬、頭重頭痛,多半與風寒侵襲、肝氣鬱結或頸部氣血不通有關。治療上可針對風池、肩井與百會等穴位進行針灸或按壓,以疏通氣血、祛風散寒。腰背痠痛則常見於久坐久站或腎氣不足者,透過刺激腎俞、委中與大腸俞等穴位,可強健腰背、緩解疼痛。若出現手腳麻木、四肢冰冷,則可能是氣血虧虛或寒濕困阻所致,常選用合谷、太衝、陽陵泉等穴位來促進循環、舒筋活絡。

中醫治療痠痛講究「內調外治」雙管齊下。內在可藉由調整臟腑與氣血運行,外在則透過針灸、拔罐、推拿與艾灸等方式改善經絡循環。針灸能精準刺激穴位、調整氣血;拔罐可去除體內寒濕、活血化瘀;推拿能放鬆緊繃肌群、促進血液流通;而艾灸則以溫熱驅寒止痛,特別適合寒性體質者。

曾雴瑜院長提醒,痠痛並非老化的必然結果,而是身體在告訴你:「氣血不通了,需要動起來!」保持身體溫暖、規律運動、維持良好姿勢與作息,並讓經絡暢通,才能有效預防與緩解痠痛。中醫強調「未病先防」,身體每一處痠痛,其實都是氣血在敲警鐘,千萬不要忽視,應及早調理,讓氣血順、經絡通,疼痛自然遠離。

 

 


推薦閱讀
Popular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