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研究:中藥配方四週有效改善抑鬱與焦慮

2025-10-15 41

現今生活節奏快速,不少人面臨情緒低落、焦慮及睡眠品質欠佳的困擾。香港浸會大學(浸大)中醫藥學院最新研究發現,中草藥配方DEP-2306在短短四星期內,能有效改善「症狀不足型抑鬱發作」(Depressive Episodes with Insufficient Symptoms, DEIS)患者的相關症狀,顯示中醫藥在精神健康領域具潛力發揮重要作用。

DEIS屬於輕度精神健康問題,患者持續兩星期出現抑鬱情緒,並至少伴隨一項其他主要抑鬱症狀,如睡眠障礙、疲勞、專注力及記憶力下降。報告指出,全球約有11%人口受其影響,對生活素質造成負面衝擊。

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講座教授卞兆祥領導的研究團隊,分析了67名18至65歲本地DEIS患者的臨床數據。患者於2023年6月至2024年1月期間接受四星期DEP-2306治療。研究團隊使用標準化問卷評估睡眠及心理健康狀況,包括病人健康問卷、廣泛焦慮症量表及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

評估結果顯示,患者的相關症狀明顯改善:抑鬱嚴重程度指數平均由11.8降至6.7,焦慮水平指數由10.6降至6.0,睡眠質量指數由10.3改善至7.9;約四成參加者抑鬱症狀顯著緩解。相關研究成果已於學術期刊《Stress and Health》發表。

DEP-2306主要成分包括鬱金、白芍、浮小麥及刺五加,具疏肝以緩解抑鬱、寧神改善睡眠及益氣紓緩疲勞的作用。在中醫理論中,情志失調為七情,怒、喜、思、憂、悲、恐、驚所致,一般源自五臟功能失衡。中醫強調「全人治療」,可同時改善心理與生理狀態。

卞兆祥指出,該研究顯示DEP-2306可為有輕度抑鬱症狀的患者提供有效、安全及及時的替代治療選擇,減少社會標籤影響,有助應對精神健康的公共衛生挑戰。

 

 


推薦閱讀
Popular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