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之理論基礎

1989-03-13 60

文 陳立夫

由于世界各國學者,鑒于若干重要病症,未有根治之方藥,轉向歷史文化古老國家之醫藥典籍中尋求,而世界上唯一有豐富之典籍能保持老法以治癒重要病症者,厥為我國。希臘、印度等古國,已鮮有古法存在為臨床之實用矣,實殊為可惜。

研討中醫必先明瞭中醫之科學理論基礎,庶幾能「從根救起」,茲述之如次:孫中山先生少時習醫學,對於人類進化之原理,諸多發明,謂「求生存」為人類社會歷史進化的中心,又謂「互助」為人類進化時期之進化原則,則人類一切發明,自必首先應用之於與生存直接有關之醫藥,自無疑義。考諸今日西方醫學上所應用之儀器,以x光、雷射、聲波、掃描等等均非醫學家所發明者,則以中國文化之崇高偉大,焉有醫學獨留滯不前乎?

須知中國文化之根源在《易經》,此一鉅著,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大聖人之集體創作,歷代學者譽之為「經中之經」,合天道人道為一之鉅著。例如,乾卦《繫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前句為天道,後句為人道,其他六十三卦皆然。孔子與老子之道,全本乎此。此著以數、理、象三者為綱,與西方今日之自然科學以數、理、化三者為基礎,相差僅為一字,惟因其有一字之差,竟產生前者為「致廣大」,後者為「盡精微」之兩大不同之理論體系。蓋《易經》一書,為闡明字宙萬物生存進化之原理,故曰「生生之謂易」,其開始先應用於大自然之天文、氣象、曆法、季節等學。故吾國對於上述數項之創見最早亦最多(見書經及李約瑟氏:「中國之科學與文明」),而此數項,均無時無刻不在動變之中。故曰:「易」。易者變易也,惟動變亦有其軌迹及法則可循(例如晝夜寒暑四季等),法則者即相對地不易也,明其變中不變之理,蓋欲求易之易明也,故曰簡易。知此三易,而知易學之高深矣,由此進而研究天體中,無數之星雲系單位,各自在動變,同時又環繞一中心而動變,而竟能時時自動調整,使之各得其位,各循其軌,在地球之上,萬有生物,各自在動變(體內與體外),各遂其生,而又能時時自動調整,達致共生存共進化之果,於是發明了「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之至理,此一以人力達致「動的均衡」,即(致中和)之至理,遂被用之於凡屬動變之事物(如天文、氣象、數理、音樂、軍事、經濟、生理、醫學等等)。而每一事物,又必須具備質、能、時、空四大條件,其質能之相對盈虛消長,則以陰(- -)與陽(一)代表之,由兩儀、四象、八卦,以致六十四卦,以窮究其動變;其時空之調整適應,則賴五行以達成之。五行者,宇宙間五種基本動向也,「火」代表向上,「水」代表向下,「木」代表由一點向多方面發展,「金」代表由多方面集中於一點,「土」代表向前進展,有此五者,達致中和之調度,乃克有濟。中國醫學,即本此最高生存原理~ 動的均衡(致中和),而成者。余名之曰「中和位育原理」為中醫之科學理論基礎。

蓋中醫視人為一小天地,凡宇由一切風、雷、雨、寒、暑等種種大自然的變化,均可影響人類之健康,故稱病症為傷寒、溫症、風濕等名稱,失去均衡則病,而以藥物之五行生尅之性,以使回復中和則癒。而以整體治本為先,故先從安内入手,安内者,「致中和」之別稱,蓋在此情況之下,自身之抵抗力(即免疫力)自增,而病自消,故稱中醫治病之原理為「安内攘外」亦可,而自成一完整之病理及醫理體系,並不亞於西醫學。昔人喻良醫為良相者,以良相能盡「安內讓外」之功,醫人醫國,其義一也。

惟西醫之視人為一部機器,何部份損壞,則修理何部份,並可更換零件,其治病原理,可稱之曰「就事論事」簡單易明。故凡物理化學之原理方法,均可用之於人,故其研究方向,從極其小處用功夫,和細菌、VIRUS及細胞等,其理亦通。蓋人為動物之一,固亦為一部機器,惟人究竟又為萬物之靈,有生命,能自動調整適應,與一般機器不同,故中西醫二者一從「致廣大」入手,一從「盡精徵」入手,各得真理之一半,前者其方法近王道而慢;後者近霸道而速,各有其長處,若能精誠合作,愛其所同,敬其所異,則世界完整之新醫學必然產生,造福人羣必無限量,此余所以倡「中西一元化」者在此。惟中醫書籍,文字古老,近人不易了解,宜用語體文譯之,始易知曉,此則余所倡「中醫現代化」者是也。

近代學者,由於易理之啓示,獲得諾貝爾獎金者已有四人,(一)德國之漢森堡,其論文為「測不準定律」,(二)丹麥之寶雅教授,其論文為「相生相尅原理」,慶祝酒會時,以太極八卦紀念章贈人,(三)中國之楊振寧、李政道,其論文為「不對等定律」,並自稱得之於《易經》之啓示是也,今後由此書而得獎者,當猶有其人,其能謂《易經》不科學乎?

明乎上述之理由,可知中西醫二者,各有短長,而中醫學理,顯然比較高深,有待深究,今西醫方面漸漸感到人體自具之免疫力,至為重要,則正與中醫治病之原理相接近,二者之合作,當更可日見其接近矣。希望能及其應用,則世界醫學之進步,必日見其速效也。

 

 

作者簡介

陳立夫(1900~2001年),名祖燕,字立夫,浙江吳興人。中國現代政治家、思想家。陳立夫是20世紀中國的重要人物之一,歷任國民黨秘書長、教育部長、立法院副院長、總統府資政等各項要職;以及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副會長、中國醫藥學院董事長、孔孟學會理事長等職。

 


推薦閱讀
Popular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