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增長腰痠背痛 小心骨質疏鬆來敲門!

2025-05-15 6

隨著年齡增長,不少人開始出現腰痠背痛、身高變矮,甚至輕微跌倒就骨折的情況,這些現象很可能是骨質疏鬆的早期警訊。中醫師邱淑娟提醒,骨質疏鬆是一種骨頭變得脆弱、易斷裂的慢性疾病,初期症狀不明顯,常常等到發生骨折時才被發現,對日常生活與行動能力造成嚴重影響,應提高警覺,及早預防。

在西醫觀點中,骨質疏鬆常見於停經後女性與高齡長者,醫師通常會建議定期檢查骨密度,並透過藥物延緩骨質流失,例如補充鈣片、維生素D,或使用抗骨鬆藥物來維持骨骼強度。同時也鼓勵民眾配合進行適度的重力運動,如快走、慢跑或重量訓練,以促進骨骼代謝。

邱淑娟指出,中醫雖無「骨質疏鬆症」一詞,卻將其納入「骨痿」、「骨痺」、「腰痠」、「骨枯」等範疇,從整體觀出發,強調陰陽平衡與臟腑協調。骨質疏鬆的病機主要與腎、肝、脾三臟功能失調有關,尤其腎精虧虛、肝血不足與脾虛失運,是中醫辨證治療的關鍵。

她進一步說明,腎主骨、生髓,腎精不足會導致骨骼失養,進而出現骨質疏鬆現象,這在年老體弱或女性停經後更為常見。脾主運化,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虛會使氣血生化不足,骨骼難以獲得充分滋養;而肝藏血、主筋,肝血虧虛則影響筋骨健康,連帶影響骨質代謝。

中醫治療骨質疏鬆以補腎壯骨、養肝補血、健脾益氣為主要原則,常見用藥如杜仲、續斷、骨碎補、龜鹿二仙膠等,也會搭配龍骨粉補鈣,並透過針灸或氣功調理,強化骨骼與氣血循環,提升身體對骨質流失的自我調節能力。

想預防骨質疏鬆,日常保健至關重要。邱淑娟建議均衡飲食,攝取足夠鈣質如牛奶、豆製品、小魚乾等與維生素D,多曬太陽幫助合成與吸收,養成規律運動習慣,避免久坐、抽菸、飲酒等不良生活行為,也要留意情緒調節與避免過勞。最重要的是,每年定期檢查骨密度,才能及早發現異常,及時處理,為行動自由與晚年生活品質把關。

 


推薦閱讀
Popular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