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便秘脹氣 中醫療法全方位助攻


工作壓力大、作息不規律且外食頻繁,脹氣、便秘已成為現代人常見困擾。若長期依賴胃藥或軟便藥,不僅容易產生藥物依賴,還可能因劑量增加,導致腸胃功能進一步退化。
員榮醫院中醫部主任林親怡表示,依中醫辨證論治的觀點來看,脹氣與便秘多源於臟腑功能失調以及氣血津液失衡。舉例來說,肝氣鬱結會造成氣機阻滯,大腸腑氣不暢,進而引發腸道津液不足、便秘難排。若氣血津液失調,出現氣虛、血虛現象,雖然是便秘,這時排出的便卻是軟的,這是因腸道平滑肌蠕動無力,或腸道失潤而導致。
林親怡說,中醫治療腸胃疾病的方法多元,包括中藥內服、針灸及外治法。其中,中藥內服能根據不同體質調整用藥,達到疏肝理氣、調和氣血的效果。常用的潤腸通便有大黃、黃耆、肉蓯蓉等藥材,以及濟川煎、麻子仁丸、增液湯等經典處方。
針灸也是中醫調理便秘的重要手段。透過刺激特定穴位,如曲池、天樞、合谷、上巨虛、下巨虛、足三里與太衝,可加強腸道蠕動、調節菌群,有助腸道環境穩定。林親怡建議,日常可自我按壓這些穴位,每次按壓3~5分鐘,長期便秘者可適度增加按壓頻率,以促進排便順暢。此外,按摩、艾灸、穴位敷貼、耳豆療法等外治療法,皆是安全、無侵入性來改善腸胃機能、優化菌群組成。
透過中醫整體調理,不僅有助於減少對軟便藥的依賴,還能提升腸胃道功能,改善情緒與睡眠品質,進而增強體能,擴展生活範圍,讓身心回歸健康狀態。
